住宅的审美原则探讨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对於众多购房者来说,每个人对自己将要购买的住房的外观和内部陈设都会有许多憧憬,而且也日趋个性化。本文要论述的是传统的建筑美学原则,这种美学原则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购房者不仅自己住着舒心,出售时也容易让大多数人接受。建筑美学是建立在建筑学��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统一美也就是和谐美,早在中国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举给美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这个定义道出了美的基本特徵:和谐统一。

 

"别墅"住宅的体型一般不大,使用的建筑材料的种类和大型住宅相比也少不了多少,所以"小住宅"的同种类建筑材料应尽量统一材质统一颜色,以期达到和谐的效果。只要材料搭配合理,且每种材料保持质感色彩一致,这种外观效果很容易让绝大多数人接受。此外还应注意的是住宅的外观形象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她的前后左右均应在和谐统一中,不能顾此失彼。有的住宅为了节省造价,沿街面采用高档材料,而背街面却使用明显低档的普通材料,这种做法破坏了住宅的整体性,降低了住宅的整体美观价值。

 

和谐美还体现在住宅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周围环境包括社区环境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居住社区,住宅的种类过多会破坏整个社区的居住环境。比如大型出租楼与小住宅混杂在一起会降低小住宅的品质,再美的小住宅也会淹没在混乱的社区里,显示不出自身的美感。同时由於社区的人口密度大,居民素质参差不齐,这种环境下小住宅的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住宅的造型也应符合和谐美,住宅的造型首先取决於住宅本身的功能,不能为了造型而造型。繁杂而又无意义的造型不仅增加了造价,对以后的使用和维护都很不利。如果住宅社区及单体建筑的外观造型缺乏整体统一,加之一些纵横交织的电缆电线和颜色众多而又杂乱无章的住宅门窗等,就会严重破坏住宅整体的和谐美。长期居住其间,就会通过视觉影响人的思维、行动、言谈、情绪,以至於导致生理心理的变化,有可能使人变得焦虑不安、易於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减退。严重者还可诱发神经衰弱、失眠等。因此,整个住宅社区以及个体面貌都应当和谐,使人们居住在健康的环境中。 

 

统一和谐美体现在环境和谐、群体和谐与自身的和谐之中。统一和谐是不是意味着千篇一律?不是的,统一之中有变化,变化之中有统一,这才是美学的最高法则。住宅无论从形式、造型、格调、色彩关系、高度变化、线条变化等方面,应是从总体审美效果上创造群体和谐统一之美,强调与环境形成的烘云托月之美,强调亲和自然之美。

 

 

如同一切有形的物体都离不开色彩一样,建筑本身也离不开色彩,於是色彩就成为表达建筑心情最直接的方式。在人类复杂的生存环境中,"色彩"顽强地演绎在宗教、政治、文化、商业等领域里,从某种意义上说,色彩就是一种象徵或是一种符号。建筑色彩和建筑形式一样,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文化产物。这二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就没有增饰。建筑的美体现在建筑物轮廓的变化以及外表面色彩的丰富性。。

 

有人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实欧洲人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开始研究音乐与色彩的互动问题了。到了19世纪,这种探讨已经十分深入。记得对色彩与音乐关系颇有研究的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曾说:"我要用色彩来表现音乐","和谐的色彩与音响的和谐是一致的"。英国着名指挥家马利翁对此问题讲得更为直白、透彻,他说:"音乐是听得见的色彩,而色彩是看得见的音乐。"

 

住宅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家"的一个代名词,住宅的色彩我个人认为主色调应当以淡雅色彩为主。但部分外墙、栏杆、台阶可根据个人喜好局部点缀些鲜亮的色彩。在西方文化中崇尚艳丽的色彩,象红、黄、蓝、绿、紫、褐、黑和金这些纯颜色几乎都在使用的范围内,所以在美国住宅中的色彩很个性化,颜色五花八门,一栋住宅中的每个房间各有各自的颜色,还有的一个房间内每道墙面的颜色也不相同。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居住建筑的配色取决於是否明快,但过分刺激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过分暧昧的配色容易产生模糊、朦胧、以致分辨困难,同样也会导致视觉疲劳、不满足、乏味、无兴趣。因此,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则。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完美配色。室内用色与室外相反,室内墙的色彩应尽量统一,少用纯颜色。家是一个让人休息的地方,而纯颜色容易使人兴奋,降低室内的亮度,减小室内的空间感,同时也很容易与家俱的颜色冲突。

 

 

对称是指一条直线成为中轴线,左右两侧均等;也可以是相对於一个中心点的对称。和整齐统一相比,对称已经有了变化,出现了方向、位置上的差异。对称是建筑上最常遵循的美学法则,这是由於自然界中很多东西都是对称的,例如人体、眼、耳、手、足的位置与大小,各种动物的形体等,因此人类看多了对称的东西也就习以为常了。对称与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处世哲学与中庸之道,因而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常常会运用到这种形式。传统风水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讲究"左青龙、右白虎",这一风水模式也是美学对称均衡原则的最好体现。对称美是形式美的美学法则之一。人和动物形体之对称能给人以健康的美感,若不对称则给人以不愉快的印象。西方古建筑无论是宫殿、教堂、塔楼、桥梁等几乎也都应用到"对称"这一美学法则。为什麽对称的古建筑给人以美的感受呢?这是因为"对称"能给人一种平衡感和稳定感,这是人们在审美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要求。

 

对称性能充分满足人的稳定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图案美感,但对称也容易让人产生平淡甚至呆板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地改变着绝对的对称,其中对称变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均衡"。均衡的特点是两侧的形体不必均等,只是在轴线的两侧大体相当。与对称相比,均衡要活泼与自由一些。均衡使得布局两侧不必相同,数量也不必相等,只是大小相当,数量上比较接近,使人看起来有平衡稳定的感觉。对称的进一步变化则为"呼应",呼应比均衡更为自由,有时一边布置一个大的建筑,而另一边布置几个小的建筑,或其它建筑小品,这样虽然一侧高一侧低,一侧虚一侧实,一侧大一侧小,虽然形体大小悬殊,但却相互照应。

 

现代住宅外观造型以及居室装饰中人们往往在基本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变化,造成局部不对称,这就是均衡。还有一种方法是打破对称,或缩小对称在室内装饰的应用范围,使之产生一种有变化的对称美。比如长方形的餐桌两边放着颜色相同,造型却截然不同的椅子、凳子,这是一种变化中的对称,在色彩和形式上达成视觉均衡。餐桌上的烛台和插花也是这种原则的体现。

 

均衡在中心(或轴线)两侧虽不等同,但是各个元素围绕着中心(或轴线)达到平衡。此时我们就要强调均衡的中心,否则就会失去衡量的标准,就会给人以散乱的感觉。均衡的第二个原则是杠杆平衡原理,就是在远离中心较为次要的小物体可以用靠近中心较为重要的大物体来加以平衡。例如在观察一栋住宅的正立面是否均衡时,由於住宅的主入口具有引导的作用一般最为醒目,以主入口作为轴线,观察整体造型是否均衡。如图所示,右侧为一层建筑远离轴线且体量小,而靠近轴线的左侧二层楼体量大,从而形成均衡。也可假设整栋楼在一个天平上,而天平的支点在入口的正下方,看看这个天平能否达到平衡。

 

 

和谐的比例与尺度是建筑形态美的必要条件。17世纪法国建筑家法兰梭亚·布龙台称:"建筑上整体的美来自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为数学上的比例",几乎所有的美学家、建筑学家都一致认为比例在建筑艺术上的重要性。合乎比例或优美的比例是建筑美的根本法则,适宜的数比关系是建筑形式美的理性表达,是建筑外观合乎逻辑的显现。工程建筑和谐美,体现在量上就是寻求比例与尺度的协调。

 

比例是指事物的整体与局部或一个局部和另一个局部之间数量的关系,比例也是艺术领域中诸相对面间的度量关系。一般是指建筑物各部分相对尺寸,狭意的说指整体或局部的长、宽、高尺寸间关系,广义的看还包含实体与空间之间,虚与实之间,封闭与开敞之间,凹凸之间,高低之间,明暗之间,刚柔之间。为了使得一个建筑物看起来美,那麽它的各个部分之间就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这些比例关系较好,那麽就是说这建筑物比较匀称;如果比例严重失调,也可说比例不恰当,便会产生畸形。匀称是美的,畸形是丑的。而对於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到底多少是美的呢?东西方文化对美的比例的认识是有差别的,西方最经典的比例分配莫过於"黄金分割"了,即大小(长宽)的比例相当於大小二者之和与大者之间的比例,列为公式是a:b=(a+b):a,具体数字为1:0.618,或大约五比三。而东方美学中的比例大於这个数字,在五比二左右,也就是图案或造型看起来相对细长些。现实生活中"黄金分割"的运用最为广泛,比如建筑、日常用品以及书籍、报纸大多采用这种比例。

 

比例是物与物的相比而尺度是物与人间相比,前者只表明各种相对面间的相对度量关系,不需涉及具体尺寸;但尺度是感觉上的印象,是建筑与人的关系方面的一种性质,需涉及具体尺寸。当建筑物和人体以及内在感情之间建立起紧密而简洁的关系时,建筑物的实用、美观、舒适等属性更为明显。比例是理性的、具体的,尺度是感性的、抽象的。比如有的教堂主入口的大门比三层楼还高,人站在大门前除了感觉她的宏伟高大之外,还意识到自身的渺小,这正是建教堂的人所希望的。而住宅的门只有两米高,符合人体尺度,这样的门就有亲切感,自然就找到了家的感觉。一般情况下,人的视觉印象尺寸和真实尺寸之间是一致的,这就是正常尺度,也称自然尺度,例如住宅;有时,为了满足精神功能要求或赋予建筑以特殊的性格(如纪念性),往往有意识地采用夸大的尺度,使建筑的视觉尺寸印象超过真实尺寸,显得更大、更有力、更壮观,这是雄伟尺度,例如歌特式教堂、埃及神庙;有的建筑空间比它实际尺寸看上去小一些,这就产生一种自由的、非正规的亲切感,这是亲切尺度。而我们乐於领受大型建筑的雄伟壮观,也喜欢园林小桥典雅、秀丽的风姿,只要她们的比例优美尺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