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建屋买房的最佳时机

多数消费者认为春季最适合房屋买卖,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买卖房屋时机仍依情况而定。虽然春季是目前房地产交易最热门时节,但房地产专家及建商皆认为春季买房习惯是源於气候考量及市场狭隘认知。

房地产专家及建商认为春季买房的主原因在於春季气侯宜人,雨量也较少,适合房屋整修及施工。另一方面,春季学校开学,於春季买房及入住,有助於家中孩童适应新学区。

"人们普遍认为春季及夏季是最适合买卖房屋的季节,"阿拉斯加州亨特维尔市房地产交易员-阿曼达.霍华德说。"尤其对父母而言,春季适逢孩童入学时间,於春季买房,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因此,对他们来说是较好的选择。"

重新思考季节对於买房的重要性

然而,霍华德指出秋季及冬季,其实也是挺不错的买房时机。

"这是个黄金时段,"霍华德指出。"的确在秋冬两季,释出的房产数目较少,但换个角度想,会在秋冬买卖房屋的人,都是有明确目标的买家。譬如刚离婚需另觅新居、 家中孩童数目增加或是因转职而搬家。"其他房产经纪也指出虽然在春季会有大量房产释出,但部分买家并未下定决心,只是抱着走马看花的心态看屋,对於最终购买决定,反而犹豫不决。

"根据我的经验,在气候舒适的季节,很多人喜欢买房看屋,但他们经常挑三捡四,反而不是认真的买家,"西雅图Findwell房地产执行总裁凯文.李斯欧塔提到。"5月时,每天能有40组买家来看屋听起来很不错。但事实上,我宁可选择在12月仅有两组客人来参观我的房产。认真的买家比走马看花的买家来得有意义。"

如果你还是认为春季是买卖房屋最佳时节,切记春天未必呼应销售景气。

房地产交易的春季始於一月

"房地产交易的销售循环,始於1月,买卖双方结束假期,陆续开始进入市场,并於五月逐渐上扬,持续在整个夏季,买气都会相当热络。但夏季末,长尾效应逐渐退去,并於11、12月进入尾声。"李斯欧塔说明。

由此可见,冬季房产买卖冷却但竞争也相对激烈。"去年我经历最激烈竞争的房地产买卖,是一栋於12月23日公开标售的优质房产,由於当时市场物件少,潜在买家相互竞价,在12月26日售出时,总价相当可观。"当然,激烈的销售状况并不是常态。李斯欧塔特别澄清:"整体而言,圣诞节前后并不是热门买卖交易的时机。我刚刚所提到的案例,之所以能获利,是因为该房产正好符合买家需求,因此我们才能成功的拉抬出售价格。"

考虑入住时间

考量入住时间并依此规划时程表,也是房屋买卖时重要一环。一般而言,从准备签约到完成交易需要至少一个月,但依据实际状况,耗时也有可能更长。霍华德表示过去几年,买家申请贷款需要时间较长,但近期文件审核的程序加快。大多在30天内都可以完成程序。

然而,申请贷款的前提是买家必须找到合适的房产。李斯欧塔提到大多数的买家需要花费2至3个月来寻找合适的房子。而对於卖家而言,受到当地市场特性及价格影响较大。"卖屋时程在近一年来经历了急遽的变化,主因是因为房市景气佳。以西雅图而言,若是坐落於热门地段并且以合理价格出售,一周之内就有可能售出。但两年前,则大概需要90-120天。"

买屋选择:立即入住及客制化建造

现成及客制化房产,在入住时程上也占有关键影响。

现成房源是建商已预先建好全部或部分住宅,买家可从中选择喜欢的房型并於短期内迁入。从签约到入住大约为一个月。

如果买家想要从零开始打造自己的理想住宅,李斯欧塔建议:"至少需要有等待4-6个月的心理准备。大型建商通常较有效率,但中小型或是客制化的建商,耗时会更长。"伊利诺州及佛洛里达州建商汤姆.莫里多尔也分享了他个人看法。

"耗时多久?"通常是买家最关心的问题。在客制化房屋的情况下,光是找到合适的土地来建屋,可能就得花上几个月。另外寻找及面试合适的承包商,​​??也是需要买家投入精力和时间的环节。

一旦选定了承包商,"买家必须自己做出承包商的选择,有的厂商能够在五周之内就建造好房屋,有的厂商则需要5个月,两者之间各有优缺点。决定厂商后,即向主管机关提出建屋申请。都市区域,主管机关审核时间较长,大约需要数周到一个月。但总体而言,我会建议客户至少估计半年的建屋时间。"莫里多尔解释。

建屋的最佳时间

回到日程规划,"人们总认为冬天不适合盖房子,这其实是错误的观念!建商无法在冬天进行水泥工程,但却能将时间运用在建造地下室及配置冷暖气系统。"

莫里多尔也提到买家总认为春天是最好的季节,他通常会告诉买家任何季节都可以开工建屋,但於冬天开工也有其好处。下雨会对工程造成延误,因为雨水会影响水泥乾燥,但是下雪反而影响不大。"我个人建议於秋季开工,因为市场交易的高点在4、5月,所以於秋季预先建屋,可以在销售高峰进入市场。另一方面,秋季气候乾燥,也适合进行工程。"

综合以上,霍华德补充:"买卖双方在决定建屋时机,应该要考量预期进入市场的时程。另外,也必须预留弹性时间,毕竟建屋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突发状况,影响完工日期。"

来源:新浪海外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