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之道,在於吃小亏赚大钱

富爸爸富媽媽說:「故意裝傻、吃虧,這樣的做法是為提升競爭力,因為有競爭力才能存活下來。」

富爸爸富媽媽說:「故意裝傻,表面上看起來像似吃虧,實際上,這才是生存之道。」

富爸爸富媽媽說:「賺錢之道在於有聰明的頭腦,但卻故意裝傻吃暗虧,其實這樣的人最有福報。」

富爸爸富媽媽說:「世界上沒有人是傻瓜,也沒有人願意故意吃虧,但只有願意吃虧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

富爸爸富媽媽說:「買房子加價的人,從表面上看起來他很傻,其實他是最聰明,最有智慧。」

富爸爸富媽媽說:「有些偷雞摸魚的人,表面上看起來他很精明,其實他最吃虧。」

〔新聞一〕 最近四川大地震,震出一個事實,那就是偷工減料、偷雞摸狗的豆腐渣工程,經不起地震考驗。許多危樓的發生與地產商、建築師、設計師、營造商、材料供應商及各個政府監督單位有關。一旦危樓發生,損失的不只是災民而已,連整個國家社會都賠了上去。

開發商請最好的設計師、用最好的材料來蓋房子,從表面看起來,這個開發商很笨,自己把成本提高了,以後要怎樣賺到錢?其實這個開發商賣的是商譽,只要他蓋出來的建築物能夠在八級強震之下不倒、不裂、不下陷,那麼他的品牌與信譽就建立起來了。有了品牌與信譽之後,他將來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生意可以做。

富爸爸富媽媽說:「有良心的開發商 / 建築商,表面上看起來他很傻,其實他是很聰明。」

富爸爸富媽媽說:「世界上沒有人是傻瓜,也沒有人願意吃暗虧,只有願意吃虧的人,才是最有福氣的人。」。

富爸爸富媽媽說:「有些故意裝傻的人,表面上看起來他很傻,其實他是很聰明。」

〔新聞二〕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2008年第一季趁著股市回檔,逢低買進了,卡夫食品(Kraft)、富國銀行(Wells Fargo),以及醫療保險類股。
2008年5月,巴菲特在股東年會上表示:「即使股市下跌五成,也完全不影響我進場買股票……要買股票,當然要買在低點。」 註:史坦普500指數2008年第一季下滑了9.9%。

富爸爸富媽媽說:「 因為沒人想買賠錢股,所以股價才會跌掉一半。沒人感興趣的股票巴菲特仍然敢買,表面上看起來他很傻,其實他很聰明。」

富爸爸富媽媽說:「房子與股票一樣,愈是跌價愈是沒人敢買,但是,往往賺錢的機會,就是存在別人不敢行動的時候。」

一個社會缺的不是工程師或科學家,而是缺少有良心的經理人。企業家老闆要有社會責任,不可以只為了賺錢而做出黑心產品,也不可只為了自身利益而不重視大眾的健康及環保。

富爸爸富媽媽說:「生產品質優良的產品,成本一定比別人高。表面上看起來這個老闆很傻,其實他很聰明。」

〔新聞三〕美國俄亥俄州報導05-16-2008, 一人獨中兆彩(Mega Millions)獎券,獨得1億9600萬元獎金。券商為什麼不設定獎金上限,反而讓一個人中那麼高額的獎金。表面上看起來這個彩券公司的老闆很傻,其實他很聰明。

賭城的建築物各個富麗堂皇、美侖美煥,這些建築物的成本一定很高,並且賭場又提供各種免費招待來吸引客人。表面上看起來這些賭城的老闆很傻,其實他們很聰明。

富爸爸富媽媽說:「提供折扣商品及好的服務來招攬 / 吸引客人,表面上看起來這些老闆很傻,其實他們很聰明。」

大家都知道在風景光觀區、夜市、地攤買東西一定要殺價,這叫做「不殺白不殺」從表面上看起來這些買主很精明,其實多數的買主己經上當了。有些人買東西具有愛殺價的習慣,凡事總要「殺殺價」才甘心,這種愛殺價的習慣,倒底是佔便宜還是吃虧,是見人見智的。有人問買房子的時候,該不該殺價?這個答案是非常複雜的,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的清楚的。一般說來,買房子的時候,該不該殺價是 Case by Case 的,其中沒有一定標準的,但是我們仍然有一些準則可以做為參考。

首先你要了解:

  1. 你買房子的動機 / 目的是什麼?
  2. 你喜歡這幢房子的程度如何?
  3. 你對最近房價走趨的判斷如何?
  4. 你想獲利的金額為何?
  5. 你想獲利的速度為何?
  6. 你的財力如何?
  7. 你的收入能力如何?
  8. 有沒有人跟你競爭?
  9. 如果你買不到這幢房子,你會不會後悔?

1、你買房子的動機 / 目的是什麼?是自住?是投資?是為好學區?是為低房價?是為低利息?是為退休做準備?是為贈送給子女?是為離超市、醫院、公園較近?是為避稅減稅?是為炫耀財富?是為洗黑錢?……

2、你喜歡這幢房子的程度如何? 非常喜歡?普通喜歡?還可以接受?無所謂?還是一定要買到,……

3、你對最近房價走趨的判斷如何? 你判斷房價會向上漲?向下跌?不漲不跌?

4、你想獲利的金額為何? 你想在一買一賣之間,賺多少? 10萬、20萬、30萬、50萬、100萬,………

5、你想獲利的速度為何?一年之內、五年之內、十年之內,………

6、你的財力如何?你的頭期款有多少?10%、30%、50%、100%,……

7、你的收入能力如何?是高是低?是否穩定?

8、有沒有人跟你爭?有一個人跟你爭、有五個人跟你爭、有廿個人跟你爭,……

9、如果你買不到這幢房子,你會不會後悔?你會不會生想思病、憂鬱症、甚至自殺。

10、如果你買不到這幢房子,你的孩子就不能上好學校,……

在考量上述這麼多的問題之後,你可以有一個答案了嗎?

富爸爸富媽媽說:「買房子的時候,只要是有人跟你爭,你就買不到低價錢。」

很多人誤以為買Auction的房子、Short Sale的房子 或REO、Bank Owned的房子可以再殺價,其實在很多狀況下是殺不了的,為什麼殺不了價?因為這種超低的售價,實在太吸引人了,因此吸引了許多的買家進場,最後變成彼此加價競爭,往往最後的成交價,比實際開價要高出許多,如:
1、Corona – 五房4.5浴、3631平方呎的房子、開價$410,000.成交價$450,000 .

2、Corona – 五房4.5浴、4398平方呎的房子、開價$427,900.成交價$450,000.

3、Walnut – 三房2浴、1521平方呎的房子、開價$399,000.成交價$439,888.

4、Arcadia – 三房2.5浴、2101平方呎的房子、開價$537,900.成交價$590,000

5、Arcadia – 四房3.5浴、2903平方呎的房子、開價$849,000.成交價$885,000.

6、Rancho Cucamonga –五房2.5浴、2594平方呎的房子、開價$499,900.成交價$535,000.

7、Hacienda Heights. – 四房3.5浴、3341平方呎的房子、開價$573,900.成交價$635,000.以上加價的例子,都發生在2008年,美國房價最差的時候,可見在某些例子中,你買房子時,你不加價是買不到房子的。

我們要問,為什麼人們在買房子的時候要加價而不是殺價?這些加價的人是不是很傻?這些加價的人是不是瘋了?如果買房子的時候,就只有你一個人出價,沒有人跟你爭,當然你就不用加價。如果有人跟你爭,你就被迫與他競爭,這個時候加價愈多愈有機會買到房子,這就是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道理了。

至於要加多少錢才能買到房子?這是不一定的。這要看與你競爭的對手,有多喜歡這幢房子,如果他非常非常地喜歡這幢房子,並且也有出高價的實力,那麼你的加價就要比他多一點。

如果把投資眼光看遠些,十年、廿年以後的房價一定比現在高出好幾倍,以你現在加的一、二萬與以後你賺到的幾十萬相比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沒得相比。所以凡是聰明的投資人,都會算這筆帳,這就叫著有遠見的投資人。

富爸爸富媽媽說:「投資要有遠見,沒有遠見就不要投資。」

富爸爸富媽媽說:「以後賺到錢的那個買主,他是偽裝的傻瓜。不要以為買房子加價的人是傻瓜,其實他心裡一點都不傻。」

富爸爸富媽媽說:「加價買房子的人,表面上看起來他很傻,其實他是很聰明。」

富爸爸富媽媽說:「有些故意吃眼前虧的人,表面上看起來他很傻,其實他是很聰明。」

買房子的時候要加價而不是殺價?為什麼要加價?無非是想買到你喜歡的這一幢房子,你多花一點代價,買到一幢你真正喜歡的房子,這是絕對值得的,就像你挖盡心思,想追到你的配偶是一樣的,這就是加價的喜歡論。

為什麼要加價?無非是想在以後買賣之間賺到巨額的差價,買房子的目的是是為投資 / 賺錢著想,這就是加價的投資論。

為什麼要加價?無非是想到你能保證買到這幢房子,加價就好像是在付保險費,保證你買到,這就是加價的保險論。

為什麼要加價?無非是你一定要買到這幢房子,你下了那麼大的決心一定要買到,這就是加價的志在必得論。

為什麼要加價,無非是想給孩子買一個有名校區,保證孩子有個好學校唸書,這就是加價的好學區論。

為什麼要加價?無非是想給自己養成強迫蓄儲的習慣,手頭寬鬆、不懂理財、不會蓄儲的人,買一幢房子,然後讓房子的月供款成為一種強迫蓄儲,這就是加價的蓄儲論。

為什麼要加價?無非是想給自己加薪,想老闆給你加薪還不如自己給自己加薪來的快,買房子會賺到錢,這就是自己給自己加薪,這就是加價的加薪論。

為什麼要加價?無非是想給自己少繳稅,買房子會有許多稅務上的好處,善用減稅優點,確實可以省下許多稅賦,,這就是加價的減稅論。

為什麼要加價?加價還有許多其它不同的論點,如:抵稅論、炫耀財富論、傻瓜論、瘋子論、洗錢論……等。

在南加州有一個華人很喜歡的城市,叫做Arcadia,最近有一幢豪宅出售,最後的成交價與當初的開價一模一樣,引發大家好奇,為什麼買主在買入百萬巨宅時沒有要求殺任何價?這引發他人所謂的炫耀財富論、洗錢論。例如:一幢六房7.5浴、7428平方呎的房子,開價$3,088,000,成交價$3,088,000.

隨著物價上漲、鈔票相對貶值,專家指出,要想保有財富的價值,最好是去買房子。你要好好節省,努力儲蓄存錢,當儲夠自備款之後,再配合銀行貸款金額,你就可去購屋置產了。年輕人要學會自制,要改正享受、玩樂、奢侈、浪費的壞習慣,要專注於多省錢、多存錢,這樣你將來才能有足夠的錢去做投資。

富爸爸富媽媽說:「有些人知道放棄現在的享受、玩樂,反而努力去存錢,表面上看起來他很傻,其實他是很聰明。」

富爸爸富媽媽說:「懂得節約儲蓄,不亂花錢的人,表面上看起來他很傻,其實他是很聰明。」

有些富豪很有錢但很低調,為了某種原因,他們不住豪宅,不開名車,不配戴名錶手飾。表面上看起來他們很傻,其實他們很聰明。

富爸爸富媽媽說:「明哲保身的方法,就是行事低調不舖張、做人謙虛有禮。」

富爸爸富媽媽說:「富而不傲,且樂好助施的人,最令人讚賞。」

唐冠軍說︰「謙虛、吃虧可以讓我們變得與眾不同,也可以讓我們變得樂觀和偉大,甚至可以由貧變富。」

富爸爸富媽媽說:「默默奉獻,使人和睦相處,熱心公益的人,表面上看起來他很傻,其實他很聰明。因為能付出愛心的人,就是最有福氣的人。」

買房子時加價,讓賣主多賺一點錢,從某個角度來看,他也算是一種助人的表現,像這樣有愛心的人,當然老天爺事後是不會虧待他的。

富爸爸富媽媽說:「有捨才有得。,凡願付出愛心的人,一定是有福之人。」

富爸爸富媽媽說:「創造你人生的財富,就在於你有聰明的頭腦,但卻故意裝傻。」

富爸爸富媽媽說:「時常微笑會帶給你幸福,時常哭泣會帶給你厄運。」

富爸爸富媽媽說:「投資必須要有聰明的頭腦 ,但偶而帶點傻氣的人,更能帶給你富貴運。」

富爸爸富媽媽說:「不懂得投資,且又愛佔小便宜的人,最後你得到的是貧窮運。」

富爸爸富媽媽說:「令我最憂心的事是,那些在房價下跌時,仍不知置產( 投資 ) 的人。」

富爸爸富媽媽說:「表面上看起來喜歡殺價的人很精明,其實他吃虧最大。不懂得「有捨才有得」這個道理的人,將會是最貧乏的人。」

富爸爸富媽媽說:「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他們很傻,其實他們很聰明。表面上看起來很傻的人,其實賺錢最多。」

富爸爸富媽媽說:「有道德、有良心、有愛的人,從表面上看起來他很吃虧(很傻),其實他是最有福之人。」

雞蛋、牛奶、汽油、衛生紙統統都漲價,為什麼你的錢包不漲?那是因為你在投資理財上,不懂得「先捨後得」「有捨才有得」的道理,不懂得投資理財的人,當然你的錢包不會漲。
俗語說:「吃虧,就是佔便宜。」「有捨,就有得。」「有愛心,就有緣。」「有善心,就有福報。」

富爸爸富媽媽說:「多為他人想想。如果你一心只想佔別人的便宜,長久下來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富爸爸富媽媽說:「成功是在於行,而不在於懂得道理。成功在於你的真誠 ( 愛心 ),而不在於你的幻想。」

富爸爸富媽媽說:「我們沒有權力去選擇要不要來到人世間,但我們有權力去選擇要不要去做個富人。」

富爸爸富媽媽說:「做富人是每一個人的權力,要不要故意裝傻、吃虧,這是你的選擇。」

富爸爸富媽媽說:「沒想到故意裝傻、吃虧,也能成為明哲保身與致富之道。」

富爸爸富媽媽說:「沒有競爭,就沒有創新,有了競爭,就有了致富機會,似乎競爭也成為唯一可以生存之道了。」

做生意,提供折扣( 廉價 ) 商品,薄利多銷,是為了與對手競爭市場。同樣地,買房子加價,也是為了與對手競爭市場。故意裝傻、吃虧,表面上看起來像吃虧,其實是在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 或者說是防禦能力 ),有了強大的競爭力 、防禦力 ,這樣的人才容易在無情、艱困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富爸爸富媽媽說:「故意裝傻、吃虧,這樣的做法是在提升競爭力,有競爭才能存活下來。故意裝傻,表面上看起來像吃虧,實際上,這才是生存之道。」

華人在美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少數華人為了貼補家用,把自用住宅隔間租給單身房客,收取500至800不等的房租。隨意把客廳、家庭間、車庫隔間改裝是不合法的,把自用住宅當做Motel來經營也是不合法的。這些屋主表面上看起來很聰明,其實是犯法的,希望這些人趕快更正,以免受罰。

富爸爸富媽媽說:「賺錢要合法,貼補家用也要合法,總之一切行為都需要合法。」

精明苛刻,老是打人主意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聰明,其實是自廢武功。沒有了朋友,樹敵又最多,這樣的人是無法長期得利的。

富爸爸富媽媽說:「精明苛刻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聰明,其實樹敵最多。樹敵最多就是死路一條。」

富爸爸富媽媽說:「賺錢之道在於有聰明的頭腦,但卻故意裝傻、吃虧,這樣的人最有福報。」

富爸爸富媽媽說:「人是自私的動物。但自私只能讓你活命,要學習不自私,才能提高您生命的品質。」

富爸爸富媽媽說:「生命所提供的最好獎賞就是,有機會為值得做的事情,默默的奉獻。能故意裝傻,不求回報,你的生命就更有意義了。」

富爸爸富媽媽說:「決定你願意用甚麼方法來致富,當你把前後次序搞清楚之後,就開始去工作吧!」

富爸爸富媽媽說:「盡你一切可能的去行善,相信你的真心能換來福報 。」

富爸爸富媽媽說:「心中有投資,處處有投資。心中有理財,處處可理財。」